目前,國內大多數企業都處在發展階段,財力有限,時間又不等人,如果都忙著補自己的“短板”(即:不足),往往會因此錯過發展的最佳時機。事實證明: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原因不是“短板”太多,而是“長板”(即:優勢)不夠突出。如果中小企業能把自己的“長板”打磨成鋒利的“尖刀”,就能憑單點突破,迅速在短期內的創造競爭優勢,這就是“尖刀營銷”。 “尖刀營銷”不提倡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平均分配資源,強調企業要先做好最容易突破的某一個環節,并將其定為關鍵點。倡導從最能發揮自己優勢的地方做起,將企業80%的財力和80%的精力用來打造企業的單項優勢上,讓這個優勢更突出、更卓越,從而形成企業競爭的“尖刀”。我們熟悉的“二八定律”中的20%就是企業的“尖刀”部分。通常,“尖刀”主宰了企業的盈利與成敗,其它大部分的工作只能帶來微小的影響。“二八定律”在經營上最現實的反映在就是:“做事不可能十全十美”!要善于抓關鍵人員、關鍵環節、關鍵用戶、關鍵項目和關鍵崗位。 “尖刀營銷”與企業的“百年品牌”夢想并不矛盾。只是針對大多數處在創業階段的企業來說,首先要解決“活下來”的問題,站穩腳跟后才能考慮品牌的持續發展問題。而許多老企業的衰退,實質上也是由于“尖刀生銹”所致。有些老企業則是因為缺乏“與時俱進”的創新精神,常年使用一把“老刀”拼殺,導致其刀鋒鈍化。 |
毛澤東在《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》中指出:“對于人,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;對于敵,擊潰其十個師不如殲滅其一個師。說具體了就是:把敵人打跑、打傷,不如把敵人打殘、打滅;在戰術上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,不但敵人的整體實力被削弱,其戰斗意志也倍受打擊。這種戰術好似一把“尖刀”,從抗日戰爭到抗美援朝,無不所向披靡。市場營銷同樣如此,大多數國內企業都處于發展階段,資源有限,只有將自己的核心優勢凝聚在一點爆發,才有成功的希望。這就是市場營銷的“尖刀法則”。以下是我們根據多年的市場心得總結的十二條“尖刀法則”,供大家參考:
法則1: 成功不必十全十美,而是要在某一點上具備超越對手的絕對優勢! |
追求完美讓德國人在二戰慘??! 德國人素以嚴謹著稱,但這種嚴謹卻在二戰時期導致了一個慘痛教訓:盡管后方的兵工廠拼命生產,但還是無法向德軍供應充足的坦克,從而影響了德軍的整體戰斗力。究其原因,不是兵工廠的生產能力不強,而是因為對每輛坦克質量上的“精益求精”,制約了德國人的生產效率。但他的對手蘇聯人則與之相反,生產的坦克質量標準雖低于德國,但只要能跑、能打就開往前線,于是在坦克數量取得了絕對優勢,最終在戰場上取得了勝利。德國和蘇聯在坦克戰上充分表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,一種是追求“完美”;一種是追求“速度”。而事實證明,追求 “完美”的結果最終導致完蛋。
當萬事俱備時,你已失去發展的最佳時機! 著名的“短板理論”認為:“木桶能盛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木板”。實際上,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處處都是“短板”(即:不足),當你把水桶的每一塊“短板”都補齊時,“水”(即:機會)早被對手搶走了,況且再優秀的企業也不可能十全十美,即便沒有“短板”也不可能將整個水桶裝滿。因此,聰明人則會在取水時避開“短板”,將木桶向另一頭傾斜,先用這樣的桶盡量多取水,等有時間再慢慢修補不足。這樣就能做到“發展”與“建設”兩不誤。 自古以來,“理想主義”與“完美主義”都是現實社會的失敗者。做市場更無法“追求完美”,只能“尋求適合”。處在不同歷史階段的企業,經營思想截然不同。處在發展階段的企業注重“興兵之道”,即:市場開拓能力;而處在成熟階段的企業注重“安邦之策”,即:市場維護能力。因此,對于大多數處在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來說,“突出”比“系統”重要,而“速度”又比“完美”重要。
|
初次與我們接觸的企業經常會問:“你們策劃公司比我們還懂市場嗎?”。往往提出這種問題的都是些在市場上拼殺多年的老企業,他們在多年的市場磨練中,已練就一身過硬的基本功。怎么選產品、鋪市場、做渠道、抓終端都談得頭頭是道,但這些只是營銷的基本能力,而不是營銷的靈魂。那什么是營銷的靈魂呢?簡單的說就是:如何打動消費者,讓他掏錢買單! 現在的消費者不會因為你將產品送到眼前就主動買單;顧客對終端導購人員的推銷已極度反感;暴漲的廣告費用卻只能換來零星的咨詢電話量;終端促銷的收入有時還不夠交納“堆頭陳列費”……為什么?因為,多數產品缺乏一把刺痛消費者的“尖刀”,即:一個能讓消費者行動,并掏錢買單的理由。沒有這把尖刀,就象提著碗口大的木棍去捅人,力氣雖大,但收效甚微。 項目招商同樣如此。當人們踩在厚厚的廣告資料上,步履艱難的行走在展會的人潮中,你會發現:原先那個在辦公室里,讓你熱血沸騰的項目,一旦到了展會,可能還沒有現場的“訂飯熱線”引人關注??吹侥切┤顺庇縿拥恼刮?,經銷商為了簽市場都搶著付訂金,你也許會納悶:“同樣是招商差距咋那么大呢?”。原因就是:你沒有一把能刺痛經銷商的“尖刀”。即:一個讓他們眼前一亮,并且堅信產品賺錢的理由。 現在 商戰已進入“智慧戰”加“閃電戰”時期,原先的“高空轟炸”加“地面攔截”已成為“常規兵種”,要想迅速啟動市場就必須擁有一支“瞄得準、打得狠”的“尖刀排”。這就是:凝聚企業競爭力中最強的部分;找準競爭對手的薄弱環節;瞄準消費者的內心需求;全力出擊的制勝之道。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
行動迅速 | 定位精準 | 極致化執行 |
生活經驗告訴我們,被棍子捅一下并無大礙,要是被針扎了就會出血,這就是“一針見血”的道理。然而, 10 年的策劃經驗也告訴我們:營銷策劃就是將一根普通的棍子,打造成銳利的“尖刀”。 往往我們剛接手一個新項目時,面對的還是一大堆訴求散亂、賣點不清的繁瑣信息,其狀況就如同接過客戶遞來的一根“碗口大的木棍”。如果提著這支棍子投入戰斗,最先倒下的只能是自己。甚至有些新項目前期連“木棍”都算不上,只是一些不成形的碎片,還要先花時間將它梳理成型。 項目一旦啟動,全體項目組人員跑市場磨破鞋底,找差異磨破頭皮。好容易發現了一個競爭差異點,如果換作其它公司,工作到此就可以開香檳慶賀了。但在尖刀看來某些“獨特差異”未必就是真正的“營銷尖刀”。因為,真正的“營銷尖刀”不僅要讓自己和客戶感到滿足,更要讓消費者覺得心動。于是大家又抱著一疊厚厚的問卷,裝上一堆調查禮物再次沖向市場,冒著被懷疑、被拒絕、被驅趕的風險,象間諜一樣混進賣場,象推銷員一樣在大街上游蕩。
好容易通過調查樣本找到問題,正準備對尖刀的雛形進行打磨,客戶卻迫不及待的追問:“何時才能搞定?”,無奈還得對其進行一番安撫。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,最終還是將復雜的產品簡化為一個實效性的概念。此時,再看原先那只“碗口大的棍子”,已被我們磨煉成一把鋒利的“尖刀”。于是我們可以自豪的告訴客戶:“就用它去切開那塊你渴望的市場吧!”。 |
若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在同一領域競爭,與對手正面拼廣告、拼價格、拼后勁,就像“沖到巨人面前去搶一塊蛋糕”一樣,必死無疑。但有些明智的企業卻選擇了另一種方法,那就是:發現對手把產品做成“蘋果”,我就把產品做成“梨”。這樣一來,“蘋果”與“梨”之間就失去了可比性,但對于吃慣了“蘋果”的消費者,水果市場又多了“梨”這種全新的選擇,巨人面前的一塊蛋糕就是這樣被奪走的。若你能將“梨”的營養價值說得比“蘋果”還誘人,或許還能取代“蘋果” 的市場霸主地位。這就是:細分市場,一把以弱勝強的營銷尖刀。
|
用市場細分策略去分割行業老大市場份額的確很有效,但使用此策略時要避免一種“畫虎不成,反變貓”的常見病。明明是為了有別于對手的“蘋果”而盡量將自己的產品打造成“梨”,但腦海中卻根深蒂固“蘋果”的標準,結果造出一個“變味的蘋果”,最終被市場一棍子打死。這就像有些企業,既想瓜分對手的市場份額,卻又處處以對手為榜樣。從命名、品牌到產品形式一再效仿,看上去就象對手的翻版,將“市場細分”做成了“市場跟風”。這樣不但沒起到借力的效果,反被消費者看作“跟風產品”、“仿冒產品”,自然不會成功。
|
著作權聲明:以上文章著作權歸深圳市尖刀營銷策劃有限公司所有,轉載請標明(摘自深圳尖刀營銷官網)!